欢迎来到《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行业要闻
政策法规
通知公告
合作推广
擘画丝路同心圆 构建资源合作共同体——第三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境外资源开发合作论坛在京举行
日期:2025-03-01
作者:本刊记者 朱玲 朱逸慧
来源:

【本刊讯】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有色金属行业高质量推进国际化进程、构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共同体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2025年2月28日,《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在北京举办“第三届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境外资源开发合作论坛”。

论坛旨在“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指引下,推动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实施中国科技装备赋能境外矿业发展,保障我国战略资源安全供给,开展“走出去”实践交流互鉴,促进“走出去”企业安全和高质量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力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委员林如海;中国五矿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五矿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基清;中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兴荣;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炜;中国十五冶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伟;江西耐普矿机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之能;赛恩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国民;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美洲与大洋洲研究所副所长周密博士;中铁资源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李宋江;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岩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会议。林如海、杜兴荣、刘之能、蒋国民分别致辞。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存真主持论坛开幕式及主旨论坛。

林如海受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党委常委、副会长兼秘书长段德炳的委托作大会发言,并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

林如海指出,有色行业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国际合作的行业之一,始终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始终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以务实合作参与到全球矿业发展中,成绩斐然。一是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新进展。十多年来,有色企业“走出去”步伐持续加快,海外合作项目数量稳步增长,合作层次不断提升。目前,已有中国铝业、中国五矿、中色集团、铜陵有色、山东魏桥、北方矿业、中铁资源、紫金矿业、金川集团、洛钼集团等数百家企业在境外投资矿业。二是服务国家战略,资源国际化布局取得显著突破。有色行业注重整合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推动双循环格局下境外资源开发合作高水平发展。在海外实体矿山投资、股权收购、市场开拓等多维度持续努力成果逐步显现。三是坚持互利共赢,为世界有色金属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走出去”进程中,有色行业始终携手共建国家和地区相向而行,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2024年12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四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作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但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的重大论断。当前,有色行业境外中资矿业项目投资金额高、生命周期长且资源量巨大,总体呈现规模化、复杂化、集群式发展的特点,在复杂国际形势下,需要推进更高水平、更具韧性、更可持续、更加安全的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对此,林如海提出四点意见:

(一)始终坚定战略自信,深入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走出去”战略。面对多重挑战并存的复杂形势,全行业既要正视困难,更要坚定信心。要进一步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持续深化国际矿产资源开发合作,推动全球矿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发展,持续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努力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有色行业既要深刻洞察国际格局演变和全球发展大势,增强全球范围多元化资源配置能力,又要在增强战略矿产资源海外保障方面持续发力,加强有色国贸物流建设,打造更具韧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更要前置风险防控关口,强化风险预警、防控、保护体制机制建设,增强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能力。

(三)充分发挥“中国先进技术+高端装备”合力出海优势。矿业开发技术和装备已成为国际矿业合作博弈的关键变量。有色行业要始终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拥抱新质生产力,加强数字、绿色等新领域合作;在共建“一带一路”重大项目中开展新技术装备应用示范;充分发挥成套装备输出优势,与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拧成一股绳,一同走向世界舞台。

(四)“走出去”更要“走进去”,必须“走回来”,向世界展现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开展有色金属国际产能合作,构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共同体,必须融入当地文化、培育共赢土壤。下一阶段,要加速培养一大批懂矿业、懂经管且精通国际语言的境外资源合作多层次人才;进一步加强与共建国家在有色人才方面的合作,同时开展海外项目现场中方人员轮训轮换;继续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强跨文化交流合作,营造更加良好的合作氛围。

杜兴荣在致辞时介绍,中色国贸作为中国有色集团核心子企业,依托集团公司发展,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在粗铜、电铜、氢氧化钴、高品位镍铁等产品上形成了持久竞争力。同时,中色国贸立足国际贸易功能,积极参与境外资源开发全过程,有效带动各类工程设备、冶金机械、机电产品出口,助力中国制造走向全球市场;在中南部非洲投资建设物流体系,实现中南部非洲各主要港口多式联运全线贯通。中色国贸将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充分发挥“资源保障先锋队、协同服务主平台、新兴产业生力军”三大功能,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全球拓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之能在致辞时表示,随着全球矿产资源禀赋的下降,选矿环节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此,耐普矿机始终将技术研发和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在“出海提品”方面,从单一的“产品出海”转向更为深度的“品牌出海”,通过全球生产基地的设立,减少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有效释放海内外产能,进一步满足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未来,耐普矿机将不断加大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与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的合作,共同探索科技赋能选矿的更多可能性。

蒋国民在致辞时表示,有色矿企的国际化发展是资源安全保障的必然选择,但需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克服多重挑战。赛恩斯是科创板首家重金属污染防治企业,始终践行ESG理念,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履行社会责任并持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坚持责任与文化的双重融入,推动文化融合。跨国经营不是独奏,而是合唱,赛恩斯将加强与各方的友好合作,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助力中资企业境外资源可持续开发。

在主旨论坛环节,周密博士以《新形势下有色金属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题作主旨报告,并提出建议:一是明确自身战略目标,以全球视野布局发展;二是把握全球经济规律,强化供应链掌控能力;三是坚持国际规则指引,积极协同抵御不确定性;四是关注地缘政治因素,适当控制风险暴露度;五是充分用好金融工具,扩大人民币使用空间。

本次论坛亮点纷呈,还设置了风险防范与控制分论坛、中国科技装备赋能境外矿业分论坛、跨文化管理分论坛、“走出去”企业成功经验分享等环节。

徐基清、中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明在风险防范与控制分论坛中分别以《破浪前行,铸海外矿业宏图——中国五矿境外资源开发及风险应对经验分享》《铜行非洲,风险管理铸就贸易坦途》为题作报告。林如海主持。

在中国科技装备赋能境外矿业分论坛上,李宋江、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安环部副总经理李皎皎、紫金国际矿业有限公司总经理丘伟东、周岩涛、刘之能、福建紫金龙立化学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余海城、浙江严牌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马磊等7位来自矿业开发、装备制造、技术研发等领域的杰出代表围绕论坛专题进行了深度对话。《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副社长、副总编张博主持。

在跨文化管理分论坛中,李伟以《文化共融赋能国际化发展》为题,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矿产资源部部长叶向阳以《米拉多铜矿跨文化管理经验》为题,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业务经理张轩以《俄罗斯及中亚跨文化管理交流》为题作专题报告,交流了跨文化管理经验、心得体会与成果。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社长、总编何水金主持。

在“走出去”企业成功经验分享环节中,烟台金鹏矿业机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春来以《金鹏选冶新产品新技术海内外应用案例分享》为题,周岩涛以《大型潜水电泵典型应用案例分享》为题,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海外产品高级经理李志果以《矿区新能源电力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为题,分享了“走出去”的案例与成功经验。《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副总编张小红主持。

本届论坛由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中色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江西耐普矿机股份有限公司、合肥恒大江海泵业股份有限公司、赛恩斯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严牌过滤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特邀协办。论坛同期设置了配套展览。来自有色协会、“走出去”有影响力的企业、行业内外相关重要院校院所的领导和有关人员,以及《中国有色金属》《世界有色金属》《中国金属通报》三刊理事会理事与新闻媒体记者共300人参会。论坛反响热烈,截至目前,图片直播浏览量近3万人次,受到了行业的广泛关注和参会代表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