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中国有色金属》杂志社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专题
报道
时评
观察
韦振仁代表:推动面向东盟稀有金属先进制造业集群 深化产教融合
日期:2025-03-11
作者:本刊记者 毛建华
来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强调确保能源资源安全,将其视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的关键内容。2023年4月,教育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联合印发《推动产教集聚融合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实施方案》,旨在打造面向东盟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创新高地。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代表、南方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锌厂厂长韦振仁,提出《建设面向东盟国家稀有金属先进制造业集群 提升广西面向东盟产教融合创新发展》的建议。

韦振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西是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要积极服务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广西坐拥沿海沿江沿边和联接大湾区、联接西南中南、联接东盟“三沿三联”之利,既是开放窗口,也是重要枢纽,具有“融汇天下、便利四方”的优越条件。南宁市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举办地,已成功举办21届盛会。在矿业合作领域,连续举办13届的中国—东盟矿业合作论坛,为与东盟在稀土等稀有金属的勘探开采及进口保供等方面搭建了合作桥梁。广西矿产资源储量可观,多种稀有金属储量位居全国前列,且拥有全球完备的稀有金属产业链,建成亚洲最大的铟锡锑多金属生产基地。东盟国家矿产资源同样丰富,与广西在矿业能源领域相似性高。基于产业需求,广西已为东盟国家培训300多名矿业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并通过一系列平台和活动,吸引超1万名东盟国家留学生来桂。

“尽管成果显著,但广西在推进面向东盟的国家稀有金属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中,仍面临诸多问题。”韦振仁说。一方面,矿业能源领域合作模式单一。双边技术合作呈碎片化,技术转移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及双边技术标准互认进程缓慢,以大宗矿产品贸易为主的合作模式弊端渐显。另一方面,人才培养和储备不足。广西虽有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但缺乏专项高等教育政策支持,限制了面向东盟的技术与人才优势发挥。

为此,韦振仁建议:一是支持广西建设面向东盟的国家稀有金属先进制造业集群。期望工业和信息化部助力广西,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打造临港工业与东盟产业配套体系,形成稀有金属大宗原材料供应基地,服务全国并辐射东盟。二是支持广西建设中国—东盟矿业能源研究生院。建议教育部、科技部等多部门支持广西推进“科研+技术+资源+产业”发展模式,将铟锡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升级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将建设研究生院纳入国家面向东盟科教融合专项行动,由广西科学院牵头联合区内外高校推进,并批复200名专项博硕士研究生招生指标。并依托中国—东盟矿业能源研究生院,设立定向国际合作研发项目及中国—东盟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等国家级国际合作人才,为东盟国家培养和储备矿业能源领域高层次人才,共建中国—东盟矿业能源领域国际标准。